欢迎来到山西焦煤官网    
  •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企业邮箱▼
父亲的大学情结
发布时间: 2019-05-17 11:11:55     作者:杨惠惠      来源:山西焦煤网      点击次数:

父亲属鸡,一九三三年生,上过旧时的高小,算是有点文化。也正是因着那点文化,他才祟尚知识,相信知识改变命运。他毕生的精力和追求已经不是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不是在为了物质而奋斗。
  我的亲奶奶是后庄人,姓曹,离世时我父亲年小,尚不记事。后来爷爷续弦,新来的奶奶姓蒋,坝头人。她对后辈视如已出,以致于很长一段时间我根本不知道还有亲奶奶的存在。后来,后庄的表叔考上了学校,那时候正赶上国家困难,大家都食不果腹。在一个普通家庭,特别是那个年代,没有什么比吃饭和生存更重要的了。表叔家里无法承受学费和失去一个劳力的双重压力,便不支持表叔上学。面临缀学,表叔便写了一封求助信寄给了父亲,父亲没有找理由、论远近,果断地每个月从微薄的工资里挤出十元钱资助表叔,遇到过年过节的时候甚至会达到十五元。要知道,那个时候父亲的工资是每月二十六元,家里还有五张嘴等着吃饭,十五元着实是一笔不小的数字了。父亲为了减少支出,常年穿着工作服,不敢沾一点荤腥。后来为了增加收入,父亲主动调入矿建运搬。俗话说两块石头夹一块肉,从事矿山工作的人都知道,井下工作的风险是极高的。就这样,父亲的工资涨到了三十多元。不过可想而知,因为这件事父亲承受了来自家里的巨大压力,可父亲硬是供表叔读到毕业,使他后来得以成为受人尊敬的高级工程师。
  后来,哥哥初中毕业,那时候,我还没出生。哥哥聪明伶俐,在学习方面很有天赋。那年有个地方要开河,家家都要出一个劳动力。爷爷年事已高,父亲在外工作,母亲体弱,可怜年龄尚小的哥哥就跟着施工队伍到了工地,每天在泥泞的河底往上面挑河泥。那时哥哥是家里的顶梁柱,也是我心中的英雄。我清楚地记得,当时家里的鸡蛋一定是放在哥哥面前的,那可算得上是奢侈品了。而哥哥也总会偷偷给我们夹好吃的。后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恢复高考,父亲立马来了精神,把哥哥从江苏接到山西复读,参加高考。哥哥的成绩在山西已经达到中专线,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几个达线生之一。但因为哥哥的户口不在山西,没有被录取。就因为这件事哥哥和父亲产生了巨大的分岐。这次考试父亲看到了哥哥改变命运的希望,所以不顾家里经济的困难,始终坚持让哥哥复读一年再上考场,而哥哥更多考虑的是家里年迈的爷爷奶奶还有母亲、我和妹妹,我们都无力承担家庭的重担。最终,哥哥也没听父亲的,回到了江苏。
  那一年,我十三岁,读高二。教育体制第二次改革,小学五年改为六年,高中二年改为三年。我高二读完,家里正需要劳力,便当了几个月的劳力,父亲又一次做了重要决定,让我到山西读高三。我清楚记得临行前母亲为我赶制了一身卡其色的中山装,煮了十多个鸡蛋,炸了麻叶子,哥哥送我到无锡火车站。经过漫长的旅途,我在阳泉曲下了车。父亲来接我,当时他穿着破旧的工作服,背着一个白色的工具包,等火车站的人都走完了,他才认出我来,而我也才认出他来。这一读就是三年,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江苏生活。我知道,父亲在这三年里,沉重的经济压力一定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毕竟,少一个劳力,多一个上学的,这一进一出,对一个本来就百废待兴的家庭来说,一定是致命的。
  表妹高中毕业时,也接到了父亲的邀请,欣然前往山西求学。那时,爷爷奶奶已经过世,家里的经济条件虽略有好转,但仍旧困难,更多的是依靠母亲及哥哥。父亲因工伤转到了学校后勤工作,工资虽有所上涨,但物价也一路飙升,入不敷出仍是常事。但表妹学习的两年时间里,无论在生活上还是经济上,父亲还是极尽全力给予关照。自己却一如既往地对吃、穿、住无所追求。
  弟弟生在山西,比大哥小了二十岁。那时候父亲已经不小了,本已到了享福的年纪,但父亲却不顾各种压力,坚持要弟弟考大学。那个时候,大学的升学率不到百分之一,但父亲很执着。大学是父亲的梦想,父亲的大学梦没有实现,在我们身上也没有实现,弟弟就是他唯一的希望了。
  弟弟也一直很努力,心无旁骛,牺牲了生活中的许多乐趣,高中便考上市中,后来考上中国矿业大学,学了机制专业,最终成为一名机制工程师,也成为父亲的骄傲。
  父亲的一生,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坚信知识的正能量。在人生最重要的三十年里,父亲放弃了对物质的享受,倾其所有,用其情、用其心、用其精气神、舍其毕生精力在两代人身上,不图回报地付出付出再付出,为了家人的梦想和自己的梦想,粗茶淡饭、布衣草鞋也毫无怨言。
  父亲七十多岁的时候,有个场景我始终难忘。有一年我开会出差,顺路回家探望父亲。当我走进屋里的时候,眼泪夺眶而出。家里的房子年久失修,父亲的屋里接了多个塑料盆,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父亲就睡在中堂屋临时支起的一张竹排床上。中堂屋阴暗潮湿,周边堆满了杂物。父亲听到我叫他,从红花被子里坐起来的时候,那支床还摇摇晃晃。父亲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还笑着对我说:“我住得很好,不透风,被子厚,也不冷。”这件事让我伤心了好久,父亲一世都没替自己考虑过,晚年如此凄凉,这是后辈的不孝,这也是我当年下定决心为其改造房子的原因。虽然直到现在,亲戚们还不理解,当人们在城里买房成为时尚的时候,我为什么还要在农村花一大笔资金修建住房。
  父亲的这一生,崇尚知识,无私奉献。教育就是他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作者单位:汾西矿业工程公司)

责任编辑:梁丽娜

版权声明   |   隐私与安全   |   常见问题解答   |   咨询 地址:中国·山西·太原新晋祠路一段1号 ICP备案序号:晋ICP备05008009号-3

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晋公网安备 14010902000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