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西焦煤官网    
  •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企业邮箱▼
槐花拨烂子
发布时间: 2020-05-22 13:50:58     作者:孟鑫      来源:山西焦煤网      点击次数:

无论一个人走多远,心总是向着故乡,味蕾总是朝着故乡的方向跳动着,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嘴角边泛起的是故乡那熟悉的味道。                                                                                                                 ——题记

山西,十里不同天,百里不同俗。

面食独得山西人恩宠,山西人对待面食就像喜爱自己的孩子一样。许是娇儿宠称多的缘故,山西的每一种面食都被赋予了有趣的称谓。

拨烂子,原本是山西平民百姓在过去艰难岁月里无奈之下发明的一种食物,经过数十年的沉淀,这道面食逐渐成为餐桌上的“阳春白雪”。

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榆树上挂满榆钱儿,洋槐树开满槐花儿,地里长出苜蓿,那就到了一饱口福的时候了。三五成群的人们拿上各式各样的工具,捋下成串儿的榆钱儿,摘下半开的槐花儿,拾起嫩绿的苜蓿。

槐花其实是可以直接食用的,一边吃一边摘,这对于人们来说无疑是一种享受。尤其是当花瓣被牙齿碾碎,香甜的味道从花瓣中溢出,顷刻间填满整个口腔,真是享受极了,舒服极了!不仅如此,收集起来的食材,经过山西女人的巧手烹制成为拨烂子,阵阵清香袭来,更是别有一番滋味。晏几道在《蝶恋花》中写道:“三月露桃芳意早,细看花枝,人面争多少。”槐花的花季短得很,因此对于一年来说,也显得珍贵了许多。

山西人做面食,不只是为了满足味蕾的享受,更加会关注食物色、香、味、形、气的综合感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山西面食的主要材料宽得很,从来不会仅仅局限于白面,还有莜面、豆面、玉米面、荞面等等,山西人的性格也是如此。面粉的选择和制作手法都决定了成品最终的质量,槐花倒在大盆里,放入干面粉搅拌(老家口语称之:拨烂),面过多过少都不合适,唯有恰到好处才是佳品。面粉随着离心力的作用和槐花均匀地混合在一起,每一片花瓣上都刚刚好沾上一层薄薄的面粉,之后上笼蒸一刻钟左右,槐花拨烂子就做成了。槐花儿的选料也是极其讲究,采用即将开放的花蕾为最佳,倘若是完全开放之后的花儿,味道就会大打折扣。槐花儿的香气会伴随着食物制作的整个过程,精心制作而成的拨烂子不仅调和了菜色,更使得单一的主食有了多样的选择。

出了锅的槐花拨烂子,香味被包裹在了面粉里面,此时的味道不再是生吃槐花时的那种感觉,而是混合着淀粉的清甜和松软,香气四溢。

如果你以为这道面食这样就可以结束的话,那就错了,山西人对面食的创造性甚至可以说超出你的想象。通常情况下,还会用鸡蛋炒一下,炒过的拨烂子便换了一身衣服,微微地泛着一点黄色。艰苦的日子,可以生出无穷的巧心思来,粗粮细作,以前是作为“穷人饭”而果腹的拨烂子,现在更多成为大家调剂生活的农家饭。过去吃是为了填饱肚子,现在吃是为了尝鲜,拨烂子还是那个拨烂子,吃的人却已经不同往日了。

没有离开故乡的时候,是从诗词里体会着离乡的情绪,是诗人笔下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余光中贯彻一生的“船票”。故乡是异乡游子那一颗颗滚烫的泪珠,砸在游子脚上的时候,疼啊。故乡是一座桥,跨越岁月的羁绊;故乡是一道虹,交替着新世界与旧世界;故乡是一根线,牵引着不管多远的归人。故乡,是一份沉甸甸的爱,是我们心头永远的温暖与眷恋……

我是明白的,随着我北上的列车在太原站驻停,乡愁就已经远了。可是儿时味蕾中的记忆却是岁月这条长河里的涓涓细流,故乡的黄土地,孕育着山西人踏实勤劳的性格,故乡的风物,逐渐成为一个人生命的底色。

一个人,一故乡,一段记忆,这一切都成为日后成长中的丰沛与温暖,格局与气象。

(作者单位:国贸公司)

责任编辑:张云鹏

版权声明   |   隐私与安全   |   常见问题解答   |   咨询 地址:中国·山西·太原新晋祠路一段1号 ICP备案序号:晋ICP备05008009号-3

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晋公网安备 14010902000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