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西焦煤官网    
  •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企业邮箱▼
我家在兰考
发布时间: 2019-01-11 17:53:19     作者:张 杰      来源:山西焦煤网      点击次数:

兰考县是在解放初期由当时的考城县和兰封县合并而来。提起兰考县很多人都会想到贫穷,想到焦裕禄。
  我是土生土长的兰考县人,对于兰考的历史和发展还是比较清楚的。兰考地处平原大地,黄河从城南穿插而过,这里在历史上也是黄泛区,因此,兰考的贫穷与自然条件有着直接的关系。1962年,焦裕禄来到兰考县任县委书记,1964年因肝癌病逝,终年42岁。在兰考的475天里,焦裕禄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的责任与担当,他奋笔写下“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的雄心壮志。当时,兰考地区主要有风沙、内涝和盐碱三大自然灾害。他带领群众迅速掀起挖河排涝、封闭沙丘、根治盐碱的除“三害”斗争高潮。有些工作立竿见影当年见效,通过“三害”治理的兰考形势逐步好转,人民群众的生活也慢慢好起来。为了防风固沙,当时种植了很多的泡桐树,后来也因此成就了兰考“泡桐之乡”的美誉,也为子孙后代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焦裕禄的精神一直影响着兰考人,而焦裕禄也成了兰考的代名词。
  在我的记忆里,只要走进兰考地界,满眼都是粗壮高大的泡桐树,尤其是道路两边,宽大而稠密的树叶把路面遮盖得严严实实。一般下小雨走在路上淋不着人,夏天日头晒不着人,尤其是每年的春天,满树粉红色的泡桐花开得格外好看,香气四溢。我的童年就是在泡桐树下度过的。改革开放以后,农民的生活富余起来。改良后的沙地适合种花生,而碱性较大的土地适合种棉花,焦裕禄当年提出因地制宜的种植思路一直延续下来。邻村种花生种棉花的庄户到了秋天,花生油、棉籽油都是用大水缸来存放,与七十年代一家六、七口人一年只有两斤油相比,差别就太大了。
  每隔一两年我就回老家一次,见证了兰考的发展变化。八十年代初,我家就一天三顿白面了,基本吃不着粗粮了。我曾对母亲说:“如果今后都能一直吃白面我就满足了,有没有菜不要紧。”母亲笑着说:
  “现在家里每年收的小麦吃不完。”这个简短的对话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我家的经济收入一年比一年好,先后盖起了三处新瓦房,添置了新家具,还买了农用车、机器设备等等。1988年我在矿上下井的时候,一年赚下四千块钱,都是十块的面额。当我把它交给母亲时,母亲第一次见到这么厚一摞钱,高兴得合不拢嘴,反复数了大半天,看着母亲数钱的样子,我内心无比快慰。
  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到兰考,他沿着焦裕禄当年工作过的足迹走家串户,实地调研。他在指导县委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上强调:“要坚持求真务实、察真情、说实话、出真招、办实事……”。总书记的关心和牵挂激励着84万兰考人民,焦裕禄精神又一次演绎出新时代发展的主题曲,2017年兰考县生产总值达到285.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达到七千四百元以上,同年彻底甩掉贫困县的帽子。
  农民富裕起来了,新农村的新事物也是层出不穷。像医疗、教育、养老、农田补贴、环境治理等等都实实在在地提升了农民的幸福指数。农田的收种都由收割机、播种机完成。小学生有校车接送,学前班的孩子都是坐着自家的电动车上学。农闲季节,村里的锣鼓、秧歌、戏曲等群众文艺活动热热闹闹。家里来了亲戚朋友不想开火做饭,村里有外卖服务,一个电话饭菜准时上桌,就连农家庭院里的厕所也改造成了水冲式卫生间。今年我在老家期间,本家爷爷笑着对我说:“现在的日子跟做梦一样,以前想都想不到。”我说:“这就是中国梦,也是兰考梦。”

(作者单位:西山煤电晋兴生活服务公司)

 

 

责任编辑:梁丽娜

版权声明   |   隐私与安全   |   常见问题解答   |   咨询 地址:中国·山西·太原新晋祠路一段1号 ICP备案序号:晋ICP备05008009号-3

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晋公网安备 14010902000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