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清晨7点,西山煤电马兰矿选煤厂煤质化验员胡艳和她的工友早早就来到了智能煤质中心。
460平方米的智能煤质中心,由天平室、发热量室和机器人化验室组成,在落地玻璃的隔断下紧密排列又各自独立。
“今天灰分、硫分和水分的检测要进行约120次。如果用人工检测,一次最少需要15分钟。”胡艳端着托盘,逐一将煤样瓶放入专用皮带,“但现在,我有它们。”
随着胡艳的操作,封闭隔间里突然忙碌了起来。两台倒立悬挂的六轴机械臂爪臂飞舞,信息读取、坩埚取放、煤样称量、样瓶开关盖,每一步都井然有序、忙而不乱。
“这是我们的高智‘新兵’,哥儿俩真是又听话又管用。”杨坤是煤质车间的负责人,半年来,他的研究重点都放在了解、调试这套机器人化验系统上。
“这是省内首套投入使用的倒挂式双机械臂机器人化验系统。化验员只需将煤样瓶放入,系统就会自动识别煤样,代替人工完成灰分、硫分、水分的化验。”杨坤指着大厅电子屏,“你看,化验的结果已经自动显示,数据会实时上传到智能调度中心。”
“这俩兄弟可是我们的大宝贝,干活又快又准,还不偷懒。”煤质车间副主任刘俊芳说,“可他们刚来的时候还是有点水土不服,天天亮红灯报错。”
“机器人到位后,样瓶旋转时,下煤样总是不理想,机械爪也不听话,不是夹歪了,就是把灰皿、硫舟夹碎。”高科技设备上了马,没想到一开始却麻烦重重,让负责“新兵”训练的杨坤、刘俊芳头疼不已。
那段时间,他们天天守在机器人前。观察、分析、研究,终于发现主因竟是粘性大、结焦性好的优质马兰炼焦肥煤让吃惯粗糠的机器人消化不良了。
几个人针对性地开展了集中攻关。他们从煤样瓶、密封板、传送皮带、机械爪等突出问题着手,改造、纠偏、调整,逐一解决了各种问题。4月份,机器人运行故障率降到了2.15%,5月份继续下降,直到6月份已降低至0.42%。杨坤告诉记者,这样的数据意味着这个“新兵”的训练任务已经结束,工作性能可完全满足技术要求,可以重新上岗了。
从人工检测比对到智能数据分析上传管理,降低了人为干预的风险,化验数据透明度更高,并且全程可追溯,切实提高了化验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特别是机器人化验对生产过程中灰分的精准控制,使精煤灰分稳定率和合格率得到保障,从而倒逼生产过程,选煤控制灰分、精煤回收率都得到了有效提高。以马兰矿选煤厂年入洗360万吨原煤计算,可增加经济效益370万元。
“机器人化验系统、(通)排风系统、全景环视系统以及视频监控大屏,使煤质中心实现了全覆盖、立体化、可视化、智能化作业。”站在全封闭机器人化验室外,杨坤畅想着未来:“随着厂里的智能调度、3D智能雷达物位测量、天眼工程、无人值守等系统的完善,这边空着的场地将规划为机器人采样、制样间,到时采样、制样、送样、化验就能实现一体化。依托新质生产力,选煤厂的智能化水平将跃上一个大台阶。”